经过财路十八弯后,进入赵公财神祖庙的第一重大殿。祈运殿供奉三霄娘娘。三霄为云霄、琼霄、碧霄的合称,又称三霄仙子、三霄娘娘,是道教三位仙女,为财神祖师爷赵公明的三个胞妹兼师妹。距赵公财神祖庙不远的山中有三霄坟,祈运殿(三霄殿)主祭三霄娘娘。三霄拥有法宝混元金斗、金蛟剪,主转运、求子、平安。
赵公祖庙始建于晋,兴盛于唐宋,传承道教玄坛香火,是中华财神文化发源地,是世界华人财神寻根朝拜圣地。财神殿供奉祖庙主神——中国财神祖师爷赵公明金身。赵公明,又称赵玄坛,赵公元帅,为中国正财神,司掌世间财源,统帅招宝、纳珍、招财、利市四位神仙,专司迎祥纳福、商贾买卖。
大殿内的赵公明元帅为金面,内着甲胄外披道袍,反映的是财神祖师武将出身而又是道教创立者的身份;脚踩黑虎,意为踩虎,取财富之意;手中持二十四节金鞭,对应二十四个节气,寓道法自然之意。二十四节金鞭也隐藏了道教兴于二十四治的神仙谒言。
大殿两侧供奉有文财神比干、文财神范蠡、武财神关公以及赵公明的化身。
赵公山三个与玛雅文明同期的神秘字符,千百年来无人可解,被称为绝世天书。当地人称这三个石刻文字符号为赵公山镇山神仙符。 民间传说,当年赵公山一带曾一度妖魔出没,百姓受尽惊扰,最后,一位道长刻此石符,才使山中妖孽不敢害人。当地人迷信这道“神仙符”,认为这个石符是一道平安吉祥幸运神符。它能趋吉避凶、化险为夷、富贵吉祥。岁月沧桑,赵公山虽经历了多少次坎坷灾难,由于有了这道神符镇扼,每一次都能逢凶化吉,青山依旧,安然无恙……
中国唯一以展示和弘扬财神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。博物馆共规则9个展馆,目前部分开放的有赵公山馆、石雕造像馆、木雕造像馆、陶瓷造像馆、年画馆、符箓馆6个展馆,因生态保护的原因,这些展馆借用原有建筑甚至柴房、厨房及老旧民房修缮改造而来,而所有展品跨越唐宋至明清历史,来自海内外各个地区,全面梳理展现了财神文化与古蜀文化、道教文化、民俗文化的关系脉络,对中华传统财神信仰、财富文化进行了较详细的系统解读。
供奉斗姆元君及太岁神。斗姆元君,简称“斗姆”,又作“斗母元君”或“中天梵气斗母元君”。斗姆是道教所尊奉的一位与众不同的神,“斗”指北斗众星,“姆”指母亲。道经云,斗姆“为北斗众星之母”。辅助玉皇上帝管理星斗群真,所以她的地位很尊贵。
太岁神对应六十甲子,共六十位,每年有一位当值,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“值年太岁”,是年中天子,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。古书云:太岁如君,乃是年中天子,为众神之首,众煞之主,不可冒犯,犯之则凶,应敬而畏之。
供奉文昌帝君。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、文曲星,为主宰功名、禄位之神,是学问、文章、科举士子的守护神。
赵公财神祖庙复建后的大殿。大殿主供财神祖师爷赵公明,大殿两侧分别供奉有文武财神。大殿内的赵公明元帅为金面,内着甲胄外披道袍,反映的是财神祖师武将出身而又是道教创立者的身份;脚踩黑虎,意为踩虎,取财富之意;手中持二十四节金鞭,对应二十四个节气,寓道法自然之意。二十四节金鞭也隐藏了道教兴于二十四治的神仙谒言。
供奉药王孙思邈。药王祖师民间俗称“药王爷”,在道教尊为“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医大圣”、“开元普度天尊”、“感应普救天尊”等。孙思邈终身不仕,隐于山林,究养生长寿之术,并亲自采制药物为人治病,大慈大悲,大圣大愿,至妙至神,后世尊其为“药王”。孙思邈晚年云游至青城山,发现这里简直就是药物宝藏,深感以前所著《千金要方》尚不完备,遂决定编写一部《千金翼方》,以弥补《千金要方》之不足。
千年古银杏为祖庙护法神树,树龄1200年以上。2011年,都江堰市政府将其列为古树名木予以保护。
据传,此树为财神祖师爷赵公明筑坛驱妖时亲手撒的辟邪果长成。树朝东方山谷,迎东来紫气,悬孤崖而不衰,八百里青城每有灾难时,此树则有异象出现并护佑四方安然。为此,当地山民又称这棵银杏树为千年避邪树。
2008年“512”汶川大地震时,千年古银杏出现灵光异象。地震第一波后,赵公山开始乌云笼罩,赵公祖庙及千年古银杏树上方出现一抹金光,地震第二波山摇地动,赵公祖庙及古银杏树上方光亮扩大,很快覆盖整个自然村。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,震中就在赵公山山脊后的映秀镇。映秀镇及赵公山前的都江堰城区、山左的紫坪埔景区和山右的青城山景区均损毁严重,但是,以赵公祖庙及千年古银杏树为中心的龙凤村却青山依旧,房屋无毁、人畜无伤亡。
清同治年间武状元陈登俊立。 感恩碑铭记了祖籍新津的御林护卫使陈登俊受财神祖师托梦,救同治(1845年)于送咸丰灵柩途中,获封武状元后感恩在赵公山柏灌台还愿捐庙的故事。 碑文如下: 感恩碑记 尝闻大面烁罗古国大巫师赵公明服食千年何首乌隐没飞升之说,余甚疑焉。同治四年,捻匪犯京时,余游历京师,遵赵公梦嘱,救帝于护柩途中。蒙恩赐武状元后,访得大面山柏灌台下赵公飞升之地,即往叩之,且立碑以识。 温江县陈登俊沐恩顿首 同治甲戌秋吉日立
供奉三清道祖。三清为道教的三位至高神。玉清元始天尊,生于太无之先,元气之始,在无量劫数来临之时,用玄妙的大道来教化众生,故而尊为元始天尊。上清灵宝天尊,以灵宝之法,随世度人,经九千九百亿万劫,度人有如尘沙之众,不可胜量。太清道德天尊,即太上老君、太上道祖,居三十三天之上大赤天太清仙境,主宰和像征天地形成、万物化生的第三个大世纪。
供奉祖天师张道陵。祖天师张道陵,东汉时入川,联合青城赵公山巫教领袖赵公明共同创立道教。张道陵曾在青城山设下道坛,大战八部鬼帅。创教后,拜巫教首领赵公明为正一玄坛护法元帅。赵公元帅在大面山柏灌台飞升后,成为中国民间第一位大财神。
慈航道人,又称慈航仙姑真人、慈航普度天尊、慈航普渡圆通自在天尊,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。修行于普陀山落伽洞。慈航道人发愿欲普度世间男女,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,南海人称之曰慈航大士。
财神祖师爷赵公明修真悟道之台。传说赵公明在飞升台修炼时掘得千年何首乌,用不老泉水蒸煮后食用,后又用首乌汤汁沿庙和石台浇酒一周,公明在青烟袅袅中飞升隐没成仙。因赵公明于此飞升封神,故有“先有飞升台,后有赵公山”以及“天下财神庙,源起飞升台”之说。飞升台现为中华财神文化地标,被海内外华人公认为财神文化源起。
相传为财神祖师爷赵公明在飞升台修真悟道时亲手所植。
楠木似佛手,又似“一捆柴”和古蜀文化中的天梯,象征着幸福、吉祥、财富和如意。
楠木为中国特有植物,国家二级保护渐危种,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。楠木的木质坚硬,带有特殊的香味,历史上是皇家专用木材。由于历代砍伐利用,楠木现存大树极少,尤其金丝楠,大多出于川蜀之地的深山中,价格堪比黄金。
复建中。川西民居风格建筑。赵公财神祖庙建筑由山门至飞升台,依次呈现了财神祖师赵公明由神到人,又由人飞升成神的演变。赵公明与张陵共同创立道教后,被拜为玄坛护法元帅。元帅大殿即供奉道教玄坛护法元帅赵公明。
世界上第一座财神庙。始建于晋,兴盛于唐宋,传承道教玄坛香火,供奉中国财神祖师爷赵公明金身,是中华财神祖师爷赵公明的祖庙,是中华财神文化发源地,是世界华人财神寻根朝拜圣地。
东汉末年,张陵创教,拜赵公明为正一玄坛护法元帅。赵公明在赵公山不老泉边,饮玄坛老酒,服千年何首乌,飞升赴封神台成金轮如意正一玄坛龙虎真君后,山人筑庙祀之,并改称此山为赵公山。因此有“先有飞升台,后有赵公山”及“天下财神庙,源起飞升台”之说。
安史之乱后,唐玄宗因思念杨贵妃而御驻柏灌台,又因唐玉贞公主、金华公主于此地修行并度为道士,此地遂成唐朝皇家道观群。
历史上,赵公财神祖庙曾几次战乱毁损而又重建,但始终香火不断,生生不息。拜财神、迎财神,倾注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,寄托着安居乐业,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。
道家符箓文化展馆。
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《开坛法语》记载:吾家法箓,上可以动天地,下可以撼山川,明可以役龙虎,幽可以摄鬼神,功可以起朽骸,修可以脱生死,大可以镇邦家,小可以却灾祸。
符箓文化是道教文化中最独特的文化之一,它历史悠久,博大精深,灿烂夺目。简单地说,“符箓”就是道士们做法事时,写在纸上(或其它媒介上)的一些神秘符号或文字。“符”偏重于符号,“箓”偏重于文辞。
道教认为,符箓是天神的文字,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,用它可以召神劾鬼,降妖镇魔,治病除灾。
符箓派以惊天动地的符咒为傲,高功法师凝神聚气画符的过程中,使之灵验的根本是召神请将,通过调动神将为灵符输入强大气能。此时的结煞至为重要,若无关窍之处的结煞,则神将难以入此符讳,则不能法天象地,无法做到与上天神将沟通感应天人。而且先天符咒一旦落地,时间逾久,法力渐消,若无结煞处之密讳,符咒较容易被鬼魔歪道、阴邪污秽所勘破,甚至占其中宫之形,为非作歹。
所以,符咒的关窍结煞,是灵验的最强保险。一张天师秘符从高功法师用朱砂、御布画出之后,再经水法、雷坛的祭炼,如此方可百无禁忌,庇佑福主。
相传财神祖师日常饮用之泉源。此泉甘甜清冽,常年不竭,当地人又称其为财源。
传说,财神祖师取不老泉水酿酒,香飘山野。后来,财神祖师在不老泉后的飞升台掘得千年何首乌,伴酒服食后飞升成仙,他居住的房屋也隐没不见,只剩灶台边半坛沒有喝完的老酒。
现在祖庙用水仍然全部取自不老泉水,很多人还特意远道而来饮用,以求健康吉祥,财源广进。
共生树,人称“一捆柴”,又称摇钱树。树干由春台、马桑、女贞等不同的树种扭结而成,就像一根根捆扎在一起的木柴。
古蜀人认为赵公山是岷江源头最高的山,能直抵天庭,所以又称赵公山为载天山;古蜀人认为共生树是登天的梯子,巫师通过“一捆柴”能上天与神灵沟通,“一捆柴”能给世人带回福音,带来平安,带来财富。
赵公明成为中国民间财神以后,人们又把“一捆柴”视为摇钱树,视为财富的象征,当地人有“抱柴归家”的民俗,代表了纳财进家门,大吉大利的心理期盼。
财神文化之民间习俗展馆。
供奉财神祖师爷赵元帅座骑之黑虎,因当代人对猫如虎招财之喜爱,又称玄猫殿。目前祖庙内有猫几十只,因此也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撸猫圣地,也有“北有故宫御猫,南有赵公招财猫”之说。
传说中财神祖师赵公明点石成金之台。
相传,古时赵公山无金,财神祖师不忍山民穷苦乃点石成金。自此,赵公山地区由唐宋以来采金业一直兴旺,直到1988年灌县撤县建都江堰市,赵公山黄金公司才注销歇业。
2007年普查,赵公山共有沙金采淘遗洞202个。因此,赵公山自古便有金玉满堂之称,山下金堂镇、玉堂镇也因此得名。
点石成金成语起源于赵公山,后世广为流传,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供奉赵元帅飞升前之化身——大巫师赵公明。据《山海经》及《典籍实录》记述:赵公明由日之精而落青城,济世度人,后为古蜀巫教领袖。东汉顺帝时,张陵只身入川,与赵公明一道,依托和改良川西原始巫教,在青城山创立正一盟威教,又称五斗米教。张陵创教后,拜巫教首领赵公明为正一玄坛护法元帅,掌管教中库廪钱粮。赵公元帅在大面山柏灌台飞升后,《封神榜》根据道教的历史和民间传说,封赵公明为金轮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,成为中国第一个掌管财富的财神,也是五路财神中的正财神。
白居易《长恨歌》记述的绝美情史的历史发生地。
安史之乱后,唐玄宗入川,日夜思念杨贵妃。“临邛道士鸿都客,能以精诚致魂魄。为感君王辗转思,遂教方士殷勤觅”。唐史记载,临邛道士鸿都客即为赵公山柏灌台道士杨通幽。唐玄宗御驻柏灌台,期其做法事寻找杨贵妃。长恨歌后半部即记述了此事,成为千古最美情诗。
唐玄宗离开后,此地遂成唐朝皇家道观群。太极元年,唐玉贞公主、金华公主还于此地修行并度为道士,羽化后葬于山侧。
白居易《长恨歌》记述的绝美情史的历史发生地。
安史之乱后,唐玄宗入川,日夜思念杨贵妃。“临邛道士鸿都客,能以精诚致魂魄。为感君王辗转思,遂教方士殷勤觅”。唐史记载,临邛道士鸿都客即为赵公山柏灌台道士杨通幽。唐玄宗御驻柏灌台,期其做法事寻找杨贵妃。长恨歌后半部即记述了此事,成为千古最美情诗。
唐玄宗离开后,此地遂成唐朝皇家道观群。太极元年,唐玉贞公主、金华公主还于此地修行并度为道士,羽化后葬于山侧。